在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成都养老机构严格执行封闭管理措施,以保障老年人群体的健康安全,长时间的封闭管理容易导致老年人出现焦虑、孤独、抑郁等心理问题,制定科学有效的心理疏导方案,成为养老机构在疫情防控期间的重要任务,本文结合成都地区的实际情况,探讨封闭管理下养老机构心理疏导的具体方案。
老年人因身体机能下降、社会交往减少,对外界变化更为敏感,封闭管理虽然有效减少了病毒传播风险,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切断了老年人与外界的联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老年人无法与家人面对面交流,容易产生孤独感和被抛弃感,尤其对于缺乏数字设备使用能力的老人,与家人的联系更加困难,日常活动的减少可能导致生活失去规律,进而产生无助感和抑郁情绪,对疫情的担忧和恐惧也会加剧心理负担,特别是患有基础疾病的老人,更容易出现过度焦虑的情况。
成都养老机构在实施心理疏导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养老机构应建立老人与家属的定期视频通话制度,安排专人协助不擅长使用电子设备的老人与家人联系,机构应定期向家属通报老人在院情况,让家属安心,也间接缓解老人的思亲情绪。
根据疫情防控要求,设计适合室内开展的小型活动:
设立心理咨询室,由专业心理咨询师定期为老人提供个别或团体心理咨询,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定期评估老人的心理状态,对出现明显心理问题的老人及时干预,培训护理人员识别常见心理问题的症状,做到早发现、早介入。
及时向老人传达准确疫情信息,避免谣言造成恐慌,通过公告栏、内部广播等方式,用简单明了语言解释防控措施的必要性,争取老人的理解与配合,也要注意避免信息过载,减少负面信息对老人心理的冲击。
通过环境布置缓解封闭管理的压抑感:
开发家属参与的心理支持项目,如“亲情连线”、“家书计划”等,鼓励家属以各种方式表达对老人的关心,必要时,可邀请家属通过视频方式参与机构的节庆活动,增强老人的归属感。
养老机构员工同样面临疫情防控下的工作压力,需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定期为员工提供心理疏导培训,帮助他们掌握识别老人心理问题和提供基本心理支持的技能,同时建立员工支持系统,缓解他们的工作压力,避免情绪耗竭。
成都养老机构在严格执行疫情防控措施的同时,需要特别关注封闭管理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通过建立系统的心理疏导方案,整合机构、家庭和社会资源,形成多维度的心理支持体系,才能切实保障老年人在特殊时期的身心健康,实现“封院不封心,隔离不隔爱”的管理目标。
只有将身体防护与心理关怀相结合,成都养老机构才能在疫情防控中真正做到既科学严谨又充满人文关怀,为老年人提供安全、温暖的生活环境,帮助他们平稳度过这一特殊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