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爱慈莲养老服务有限公司
24小时服务热线:13880260636
当前位置: 首页 养老动态 正文

四川农村养老补短板,互助养老站覆盖所有行政村

发布于:2025年08月29日 作者:a393743772 阅读:5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农村养老问题日益凸显,四川省作为人口大省和农业大省,农村老年人口数量庞大、分布广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面临严峻挑战,为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四川省积极探索创新,推动互助养老站覆盖所有行政村,走出了一条具有四川特色的农村养老新路径。

四川农村养老补短板,互助养老站覆盖所有行政村

四川农村老龄化形势严峻,养老服务需求巨大,据统计,四川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超过1800万,其中农村老年人口占比超过60%,随着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农村空巢、独居老人比例持续攀升,传统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农村老年人面临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医疗健康等多重困境,尤其是在偏远山区,养老服务设施匮乏、专业服务人员短缺等问题尤为突出。

面对这些挑战,四川省将补齐农村养老短板作为重要民生工程,创新推出“互助养老站”模式,互助养老站是以行政村为单位,利用现有公共设施资源,通过政府支持、村级组织、社会参与和老人互助相结合的方式,为农村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文化娱乐、精神慰藉等服务的养老平台,这种模式既符合农村实际,又能够有效整合资源,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服务效率。

四川省通过多项举措推动互助养老站建设,在政策支持方面,出台《关于推进农村互助养老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建设标准、资金保障和管理规范,省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对互助养老站建设运营给予补助,各地市州配套相应资金,形成稳定的投入机制,在设施建设方面,充分利用村级活动场所、闲置校舍等现有资源进行改造升级,避免重复建设,每个互助养老站均配备基本的生活服务设施、医疗保健器材和文化娱乐设备。 上,互助养老站提供多样化服务,日间照料服务解决老年人日常餐饮、休息问题;健康服务包括定期体检、健康讲座和基本理疗;文化娱乐服务组织书法、绘画、棋牌等活动丰富老年人精神生活;精神慰藉服务通过谈心交流、心理咨询缓解老年人孤独感,一些条件较好的互助养老站还提供短期托养服务,缓解家庭照护压力。

四川农村互助养老站的最大特色是“互助”理念的实践,通过组织低龄健康老人照顾高龄失能老人,建立时间银行机制,鼓励老人之间的相互帮助和服务交换,这不仅解决了服务力量不足的问题,更促进了老人之间的社会交往,增强了他们的价值感和归属感,整合村级组织、志愿者、专业社工等多方力量,形成养老服务合力。

经过持续努力,四川省农村互助养老站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截至目前,全省所有行政村均已建成互助养老站,实现了全覆盖目标,惠及数百万农村老年人,互助养老站已成为农村老年人日常活动的重要场所,不仅解决了他们的实际困难,更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了生活质量。

互助养老站可持续发展仍面临挑战,专业服务人员短缺、运营资金不足、服务内容单一等问题亟待解决,四川省需要进一步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强专业人才培养,拓展服务内容,提升服务质量,积极探索“互助养老+互联网”、“互助养老+健康医疗”等创新模式,推动农村养老服务向更高水平发展。

四川农村互助养老站全覆盖的实践,为全国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这种立足农村实际、强调互助共济的养老模式,不仅有效补齐了农村养老服务的短板,更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了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随着互助养老站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四川农村老年人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晚年生活,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也将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