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爱慈莲养老服务有限公司
24小时服务热线:13880260636
当前位置: 首页 养老知识 正文

成都老年反诈指南,保健品推销、电信诈骗如何防范?

发布于:2025年07月18日 作者:a393743772 阅读:9

保健品推销诈骗:如何识破“健康陷阱”?

常见骗局手法

保健品诈骗通常以“免费体检”“健康讲座”“专家义诊”等形式吸引老年人参与,随后通过夸大产品功效、制造健康恐慌等手段诱导购买高价保健品,常见套路包括:

成都老年反诈指南,保健品推销、电信诈骗如何防范?

  • “免费赠送”诱饵:先赠送小礼品(如鸡蛋、面条),获取信任后推销高价产品。
  • “专家”恐吓营销:假扮医生或专家,谎称老人患有严重疾病,必须服用某款“特效药”。
  • 亲情攻势:销售人员伪装成“干儿子”“干女儿”,嘘寒问暖骗取信任后推销产品。

防范措施

  • 不轻信“包治百病”的宣传:保健品不能替代药品,遇到宣称“根治高血压”“抗癌神药”的广告,务必警惕。
  • 拒绝冲动消费:遇到推销时,先与家人商量,不要当场付款。
  • 查验证件和资质:正规保健品有“蓝帽子”标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可登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官网查询真伪。
  • 警惕“免费活动”:天上不会掉馅饼,遇到免费体检、旅游等活动,多留个心眼。

电信诈骗:如何避免“电话陷阱”?

常见骗局类型

电信诈骗手段不断翻新,老年人因信息接收渠道有限,容易成为目标,常见骗局包括:

  • 冒充公检法诈骗:骗子谎称老人涉及洗钱、非法集资等犯罪,要求转账至“安全账户”。
  • 虚假中奖诈骗:通知老人“中奖”,但需先支付“手续费”或“税费”才能领奖。
  • 冒充亲友借钱:利用老人关心子女的心理,假冒孙子、外甥等身份,谎称急用钱要求转账。
  • 虚假投资理财:以“高回报、零风险”为诱饵,诱骗老人投资虚假项目。

防范措施

  • 不接听陌生电话:遇到自称“公检法”“银行客服”的来电,直接挂断并拨打官方电话核实。
  • 不透露个人信息:身份证号、银行卡密码、短信验证码绝不告诉他人。
  • 不轻信“紧急情况”:遇到“家人出事”“账户被冻结”等说辞,先联系亲属确认。
  • 安装反诈APP: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开启来电预警功能,拦截诈骗电话。

家人如何帮助老年人防骗?

  1. 多陪伴沟通:老年人容易被骗,部分原因是孤独感强,骗子趁机钻空子,子女应多关心父母,了解他们的生活动态。
  2. 定期科普防诈知识:通过新闻案例、社区宣传等方式,让老人了解最新诈骗手法。
  3. 管理财务安全:建议老人大额支出前与家人商量,避免独自决定。
  4. 设置银行提醒:为老人的银行卡开通短信提醒,发现异常交易及时处理。

成都本地防诈资源

  • 成都反诈中心:拨打 96110 可咨询或举报诈骗信息。
  • 社区防诈宣传:成都多个社区定期举办老年人防骗讲座,可主动参与。
  • 银行协助:部分银行提供“老年人防诈骗指导服务”,存取款时可咨询工作人员。

诈骗手段层出不穷,但只要我们提高警惕,掌握正确的防范方法,就能有效避免上当受骗,希望成都的老年朋友们都能增强防诈意识,安享幸福晚年,如果遇到可疑情况,请立即报警或联系家人,切勿独自应对。

不贪小便宜、不轻信陌生人、不随意转账,守住钱袋子,才能过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