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如何让老年人安享晚年、发挥余热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在四川,一个名为“银发志愿者”联盟的组织正悄然兴起,它以“低龄老人服务高龄老人”的模式,构建起一种新型的互助养老体系,这一模式不仅缓解了养老服务资源不足的压力,更让老年群体在互帮互助中实现自我价值,传承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
四川是中国老龄化程度较高的省份之一,据统计,截至2023年,四川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超过1800万,占总人口的21%以上,面对庞大的老年群体,传统的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模式已难以满足需求,在此背景下,四川省民政部门联合社区、公益组织等力量,推动成立了“银发志愿者”联盟。
该联盟主要由60-75岁的“低龄老人”组成,他们身体健康、精力充沛,通过志愿服务的方式为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提供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健康管理等服务,这些“银发志愿者”大多来自退休教师、医生、社区工作者等群体,他们既有丰富的经验,又有服务社会的热情。
在四川成都、绵阳、乐山等地,“银发志愿者”联盟的活动已深入社区,他们的服务形式多样,包括:
成都某社区的“银发志愿者”张阿姨说:“我今年68岁,身体还不错,每天去陪90岁的李奶奶聊聊天,帮她整理房间,自己也觉得生活更有意义。”这种“以老助老”的模式,既让高龄老人得到照顾,也让低龄老人找到归属感。
“银发志愿者”联盟的意义不仅在于解决养老问题,更在于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低龄老人通过志愿服务,传递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精神,同时也为年轻一代树立了榜样。
这一模式还促进了代际交流,许多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与高龄老人建立了深厚的情感联系,高龄老人的人生智慧也得以传递给年轻一代,绵阳某社区的“银发学堂”项目,就邀请高龄老人讲述历史故事,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参与,形成了良好的社会互动。
尽管“银发志愿者”联盟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四川省计划进一步完善“银发志愿者”联盟的运行机制,包括:
“银发志愿者”联盟的创新实践,为老龄化社会提供了可借鉴的解决方案,它不仅让低龄老人发挥余热,也让高龄老人得到关爱,更让整个社会在互助中变得更加温暖,正如一位志愿者所说:“我们虽然老了,但还能为社会做点事,这就是最幸福的事。”
在四川,越来越多的“银发志愿者”正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真谛,让夕阳红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