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这座以悠闲生活和深厚文化底蕴闻名的城市里,一种独特的“川味”课堂正悄然在养老院中兴起,这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活动,而是融合了四川方言、传统美食和巴蜀文化传承的综合性体验,它让老年人在晚年生活中重拾乡音、回味美食、传递文化,同时也为年轻一代提供了了解根脉的窗口,这种课堂不仅丰富了养老院的精神文化生活,更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传统与现代的桥梁。
成都养老院的“川味”课堂,首先以方言学习为核心,四川方言,作为汉语的重要分支,承载着千年的历史和文化记忆,在课堂上,老人们通过朗读川剧台词、分享民间故事或玩方言游戏,重新激活了那些渐被遗忘的词汇和语调,他们会用方言讲述“摆龙门阵”(闲聊)的趣事,或是教唱川味童谣,如“月亮走,我也走”,这种互动不仅锻炼了老年人的认知能力,缓解了孤独感,还强化了他们的身份认同,据统计,参与方言课堂的老人中,超过80%表示情绪明显改善,记忆力也有所提升,更重要的是,这为年轻人——包括养老院的工作人员和来访志愿者——提供了学习当地方言的机会,促进了代际交流,一位志愿者分享道:“听着爷爷奶奶用方言讲老成都的故事,我仿佛穿越回了那个充满烟火气的年代。”
美食是“川味”课堂的另一大亮点,成都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美食之都”,其饮食文化博大精深,从麻辣火锅到回锅肉,从担担面到龙抄手,每一道菜都蕴含着历史与情感,在养老院的课堂上,美食制作成为集体活动:老人们亲手教授如何和面、调馅、炒料,分享家族秘方,在一次“川菜工坊”中,几位高龄老人指导大家制作正宗的麻婆豆腐,从选料到火候,无一不透露着匠人精神,这些活动不仅满足了味蕾,更激发了老年人的创造力和成就感,美食课堂常常伴随着品尝环节,大家围坐一桌,边吃边聊,氛围温馨而热闹,这不仅促进了老年人的社交互动,减少了抑郁风险,还将饮食文化以实践的方式传承下去,许多老人感慨:“通过这些美食,我们找回了年轻时的味道,也让孩子辈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川味。”
文化传承是“川味”课堂的深层内涵,课堂内容扩展至四川的传统文化元素,如川剧变脸、茶艺、端午节包粽子等,老人们通过示范和讲解,将这些非遗项目生动地呈现出来,在川剧环节,一位曾是业余演员的老人会穿上戏服,演示变脸技巧,并解释其背后的象征意义——红色代表忠诚,黑色代表正直,这种沉浸式体验让参与者不仅学到技能,更理解了文化背后的价值观和历史故事,养老院还邀请本地文化学者举办讲座,探讨四川文化的演变与保护,这些活动帮助老年人巩固了人生经验,赋予他们“文化传承者”的角色自豪感,课堂也吸引了许多家庭参与,成为跨代学习的平台,一位家属表示:“带孩子来养老院上川味课,既能孝敬老人,又能让孩子学到地道文化,一举两得。”
成都养老院的“川味”课堂,是老龄化社会中的创新实践,它通过方言、美食和文化三位一体的方式,提升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促进了心理福祉,并为文化保护注入了新活力,在快速城市化的今天,这种课堂提醒我们:养老不仅是物质上的供养,更是精神上的滋养和文化上的延续,希望更多地区能借鉴这一模式,让“川味”课堂成为全国养老文化的一个标杆,守护每一份乡土记忆,传承每一缕文化馨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