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爱慈莲养老服务有限公司
24小时服务热线:13880260636
当前位置: 首页 养老动态 正文

成都十四五养老规划解读,构建15分钟养老服务圈,打造全龄友好城市新样本

发布于:2025年08月31日 作者:a393743772 阅读:6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养老服务已成为城市治理和民生保障的核心议题,成都作为西部重要中心城市和国家中心城市,近年来积极应对老龄化挑战,在“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构建15分钟养老服务圈”的目标,这一举措不仅体现了成都对老年群体福祉的高度重视,更展示了其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发展理念,本文将从背景、内涵、实施路径及意义四个方面,对成都“十四五”养老规划进行解读。

成都十四五养老规划解读,构建15分钟养老服务圈,打造全龄友好城市新样本

规划背景:老龄化加速与养老服务需求升级

成都常住人口超过2100万,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已突破20%,老龄化速度明显快于全国平均水平,传统养老模式难以满足多样化、高品质的养老服务需求,社区养老资源分散、专业服务供给不足等问题日益凸显,在此背景下,成都提出“15分钟养老服务圈”建设,旨在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创新服务模式,让老年人在步行15分钟范围内即可获得便捷、精准的养老服务。

内涵解析:什么是“15分钟养老服务圈”?

“15分钟养老服务圈”并非简单的地理空间概念,而是一个涵盖设施网络、服务内容、数字支撑和人文关怀的综合性体系,其核心内涵包括:

  1. 设施覆盖网络化:以社区为单位,布局日间照料中心、老年食堂、卫生服务站、康复护理站等基础服务设施,确保老年人就近享受服务。
  2. 多元化:提供生活照料、医疗护理、文化娱乐、心理疏导等全方位服务,满足不同健康状态老年人的需求。
  3. 智慧养老集成化: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搭建养老信息平台,实现服务需求精准匹配和应急响应。
  4. 社会参与协同化: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志愿者等多方力量参与,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协同”的可持续机制。

实施路径:如何实现“15分钟可达”?

成都的规划明确了多项具体举措:

  1. 优化空间布局:结合城市更新和社区治理,改造老旧小区设施,新建社区同步配建养老服务中心,预计到2025年,全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将达到100%。
  2. 强化医养结合:推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养老机构协作,支持医疗机构开设老年病科,推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打通健康管理“最后一公里”。
  3. 培育专业队伍:加强养老服务人才培养,通过职业培训、职称评定等措施提升从业者素质,并引入社会工作者参与心理支持服务。
  4. 推动科技赋能:开发“蓉城养老”APP,集成预约上门、健康监测、紧急呼叫等功能,让老年人通过智能设备一键获取帮助。
  5. 创新政策支持:通过补贴、税收优惠等方式激励社会资本投入,支持养老服务机构规模化、品牌化发展。

意义与展望:从“养老”到“享老”的城市转型

成都“15分钟养老服务圈”的构建,不仅是对国家“十四五”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积极响应,更体现了以下深远意义:

  • 提升民生幸福感:让老年人就近享受优质服务,减轻家庭照护压力,增强城市包容性。
  • 推动产业升级:养老服务业与医疗、科技、金融等产业融合,有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 探索城市治理新模式:以养老服务为切入点,推动公共服务精细化、社区治理现代化,为全国提供“成都经验”。

随着规划落地,成都或将成为一个“全龄友好型城市”的典范——老年人不仅能“老有所养”,更能“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而“15分钟”这一时间尺度,也将成为衡量城市温度与治理水平的重要标尺。

成都“十四五”养老规划中的“15分钟养老服务圈”,既是应对老龄化的务实之策,也是以人为本城市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通过系统布局、多元协同和科技赋能,成都正逐步打造一个“离家近、服务全、品质优”的养老新生态,这一探索不仅关乎老年群体的福祉,更将为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提供宝贵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