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爱慈莲养老服务有限公司
24小时服务热线:13880260636
当前位置: 首页 养老动态 正文

四川医养结合新规,养老机构内设诊所备案制落地

发布于:2025年08月28日 作者:a393743772 阅读:5

四川省出台医养结合新规,明确养老机构内设诊所实行备案制管理,这一政策突破,标志着四川在深化医养结合服务供给侧改革、优化养老服务资源配置方面迈出关键一步,也为全国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的创新提供了重要借鉴。

四川医养结合新规,养老机构内设诊所备案制落地

新规的核心在于简化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的审批流程,以往,养老机构内设诊所需经过繁琐的审批程序,涉及多个部门,耗时较长,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养老机构提供医疗服务的积极性,备案制落地后,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只需提交备案材料,即可开展医疗服务,大大降低了制度性交易成本,提高了服务效率,这不仅有助于激发市场活力,更能够加快医养结合服务的有效供给,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健康养老需求。

四川这一政策调整,有其深刻的现实背景,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老年人群对医疗和养老服务的双重需求日益凸显,传统养老机构缺乏医疗支持,医疗机构又难以提供长期照护,医养脱节成为养老服务体系的短板,通过内设诊所备案制,养老机构能够整合医疗和养老资源,为入住老人提供及时、连续的医疗服务和健康管理,从而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值得注意的是,备案制并不意味着监管的放松,新规进一步明确了事中事后监管机制,要求卫生健康部门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医疗服务质量与安全,养老机构内设诊所需符合相关标准,配备必要的医务人员和设备,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从而保障老年人获得规范、可靠的医疗服务,这种“放管服”结合的做法,既释放了市场活力,又守住了安全底线。

从更广阔的视角看,四川此次新规是对国家医养结合政策的积极响应和细化落实,近年来,国家多次出台文件鼓励医养结合发展,支持养老机构设立医疗机构,四川通过备案制改革,将宏观政策转化为具体操作方案,探索出符合地方实际的发展路径,四川多地已开展医养结合试点,积累了大量经验,为备案制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实践基础。

新规落地仍面临一些挑战,部分养老机构可能因资金、人才等因素,难以满足内设诊所的条件;农村和偏远地区的医养结合资源本就不足,备案制能否有效覆盖这些地区,仍需进一步观察,政策实施过程中需注重分类指导,加大对薄弱地区的支持力度,避免加剧资源分配的不均衡。

展望未来,四川医养结合发展应继续深化制度创新,进一步打通医保支付环节,将符合条件的内设诊所纳入医保定点范围,减轻老年人医疗负担;鼓励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建立双向转诊机制;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发展智慧医养服务,多措并举,才能构建起多层次、高质量的健康养老服务体系。

四川医养结合新规的出台,是应对老龄化社会的重要举措,备案制管理不仅提升了服务效率,更体现了以老年人需求为中心的政策导向,随着这一政策的深入实施,预计将有更多养老机构整合医疗资源,推动医养结合服务从“有”向“优”转变,让老年人享有更健康、更有尊严的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