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省成都市一所职业院校的实训教室里,二十余名学生正围着模拟病床,专注地练习为“老人”翻身、测量血压、进行康复训练,这群年轻人选择的不是普通的护理专业,而是学校新开设的老年护理方向,他们中的许多人可能没有想到,自己的职业选择正与四川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布局紧密相连。
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进程加速,四川省老年人口占比已超过21%,正式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面对银色浪潮,养老护理人才缺口日益凸显,据统计,四川省养老护理员现有数量与实际需求之间存在近10万人的差距,在这一背景下,四川省启动了养老人才培育计划,鼓励专科院校开设老年护理专业,培养专业化、规范化的养老护理人才,为应对老龄化挑战提供人力资源支撑。
四川省教育厅联合民政厅、卫健委等多部门共同出台《关于加强老年护理专业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支持高等职业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开设老年护理专业,截至目前,全省已有超过30所专科院校设立了老年护理或相关专业,每年培养专业人才近5000人。
这些专业不仅教授基础医学知识和护理技能,还特别增设了老年心理学、老年康复护理、临终关怀等特色课程,在成都市职业技术学院,老年护理专业的学生除了学习常规课程外,还需要完成600学时的实训课程,包括在养老机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和医院老年科进行轮岗实习。
“与传统护理专业相比,老年护理更注重沟通技巧、心理疏导和长期照护能力的培养。”成都某职业院校老年护理专业负责人表示,“我们的学生既要掌握专业技能,也要具备人文关怀素养,这是现代养老护理人才必备的双重能力。”
为促进老年护理专业发展,四川省推出了一系列激励政策,对开设老年护理专业的院校,按招生人数给予专项经费补贴;对选择老年护理专业的学生,提供奖学金、生活补助等优惠;对毕业后从事养老护理工作的毕业生,给予一次性就业补贴和社保补贴。
四川省还建立了“学历教育+职业培训”的双轨制人才培养模式,一方面通过院校专业教育培养新生力量,另一方面加强对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和技能培训,提升现有养老护理队伍的专业水平。
“这些政策有效缓解了学生的后顾之忧。”绵阳一所职业院校的招生负责人表示,“近年来,老年护理专业的报名人数逐年增加,2022年甚至出现了招生计划与报考人数比例达1:3的情况。”
尽管专业建设取得进展,但老年护理人才培养仍面临诸多挑战,社会对养老护理职业的认同度不高、工作强度大而薪酬待遇偏低、职业发展路径不清晰等问题,直接影响学生的职业选择和留任率。
调查显示,老年护理专业毕业生三年内留在养老行业工作的比例不足60%,远低于其他护理专业,如何增强职业吸引力,成为政策制定者和院校必须面对的难题。
针对这一问题,四川省正在探索建立养老护理人员职称评定体系,完善职业晋升通道,同时推动养老机构与院校开展“订单式”培养,实现入学即就业、学习即工作的无缝对接。
随着老年人需求日益多元化,老年护理人才培养也在向更加专业化、细分化的方向发展,四川省部分院校已经开始试点老年痴呆症护理、老年康复治疗、老年营养指导等细分方向,以满足市场对不同类型专业人才的需求。
智慧养老概念的兴起正推动老年护理专业与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领域交叉融合,一些院校开始在课程中加入智能养老设备使用、健康大数据分析等内容,培养适应未来养老模式的新型护理人才。
“未来五年,我们将进一步完善老年护理专业教育体系,打造从中职到高职再到应用型本科的贯通式培养路径。”四川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目标是到2025年,实现每年培养各类养老护理人才1万人以上,基本满足全省养老服务人才需求。”
四川养老人才培育计划的实施,不仅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了人才保障,也为青年职业发展开辟了新路径,随着更多专业人才加入养老行业,老年人有望获得更专业、更人性化的照护服务,实现“老有所养、老有善养”的美好愿景,而这群选择老年护理专业的年轻人,正在用自己的专业和爱心,构建起连接年轻与年老、传统与现代的桥梁,为社会和谐发展注入温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