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龄化社会加速到来的今天,如何让老年人享受到便捷、安全、贴心的金融服务,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议题,成都作为中国西部的经济与文化中心,近年来积极探索“养老+金融”服务新模式,通过打造特色养老银行网点,推动金融服务零距离、人性化、适老化,真正让老年群体感受到金融服务的温度与便利。
随着人口结构变化,我国老年人口比例持续攀升,老年人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具有其特殊性:他们需要办理储蓄、取款、养老金发放等基础业务;他们对智能设备操作不熟悉,对金融风险的防范意识较弱,更倾向于面对面的服务方式,传统银行网点往往存在排队时间长、智能设备使用门槛高、服务流程复杂等问题,使得许多老年人在享受金融服务时面临诸多不便。
为应对上述挑战,成都多家银行率先推出养老特色网点,以“金融服务零距离”为核心理念,从网点环境、服务流程、产品设计等多个维度进行优化,切实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适老化改造,营造温馨环境 成都养老银行网点在硬件设施上做了大量适老化改造,网点内设有无障碍通道、防滑地面、休息专座,配备老花镜、放大镜、急救药箱等便民物品,窗口高度、座椅设计均考虑到老年人的身体特点,提供更加舒适的服务体验,部分网点还开辟了“养老金融专区”,通过暖色调装修和舒缓音乐,营造出如家一般的温馨氛围。
人性化服务,消除数字鸿沟 针对老年人不熟悉智能设备的问题,成都养老银行网点推出“一对一”助老服务,工作人员主动帮助老年人使用ATM机、智能柜台,甚至上门办理业务,网点还开设金融知识讲堂,定期普及防诈骗知识、移动支付使用方法等,帮助老年人融入数字金融时代。
特色金融产品,契合养老需求 成都养老银行网点不仅提供传统业务,还推出多款专属金融产品。“养老储蓄计划”提供更高利率和灵活支取方式;“养老保险组合”兼顾保障与理财功能;部分银行还与社区、医疗机构合作,推出“养老一卡通”,集成金融、医疗、生活服务等多重功能,真正实现“一卡在手,生活无忧”。
社区联动,延伸服务半径 成都养老银行网点积极与街道、社区合作,将金融服务延伸至老年人身边,通过设立社区金融服务站、开展移动银行车巡回服务等方式,让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办理业务,这种“网点+社区”的模式,有效缩小了服务距离,增强了金融服务的可及性。
成都养老银行网点的推出,受到了老年群体的广泛欢迎,许多老年人表示,网点的服务更贴心、更耐心,办理业务不再是一件“头疼事”,这一模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银行柜面的压力,优化了资源配置,更为重要的是,它体现了金融机构的社会责任感,为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尽管成都养老银行网点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如服务覆盖面有限、专业人才短缺等,可以进一步从以下方面发力:
成都养老银行网点通过“金融服务零距离”的实践,不仅解决了老年群体办理业务的实际困难,更传递了社会对老年人的关怀与尊重,这一模式是金融业顺应时代发展的创新之举,也是构建包容性社会的重要体现,随着更多地区和机构的加入,养老服务将更加智能化、人性化,让每一位老年人都能安享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