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龄化社会加速到来的背景下,如何让老年人享有便捷、高质量的养老服务,已成为城市治理的重要课题,成都作为中国西部的重要城市,近年来积极探索以“15分钟生活圈”为核心的养老服务模式,通过科学布局养老服务驿站,努力实现老年人在步行15分钟范围内即可获得基本照料、医疗健康、文化娱乐等多元化服务,这一模式不仅提升了老年人的生活品质,也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养老服务驿站是指以小规模、多功能、嵌入式为特点的社区养老设施,通常提供日间照料、康复护理、餐饮服务、文化活动和紧急援助等,而“15分钟生活圈”则是城市规划中的一种理念,旨在让居民在步行15分钟的范围内满足生活基本需求,包括购物、医疗、教育、养老等,对于老年人而言,这一模式尤为重要,因为他们往往行动不便,对就近服务的需求更为迫切,成都将养老服务驿站纳入15分钟生活圈建设,体现了以人为核心的城市发展思路。
截至2023年,成都市已建成超过300个养老服务驿站,覆盖了全市主要城区和近郊区域,这些驿站的分布并非均匀铺开,而是基于人口密度、老龄化程度和地理因素进行科学规划,在锦江区、武侯区等老龄化率较高的区域,驿站分布更为密集,平均每平方公里就有1-2个驿站;而在新兴城区如天府新区,则结合新建社区同步规划驿站,确保服务不留空白,成都还利用大数据和GIS技术分析老年人口流动 patterns,动态优化驿站布局,避免资源浪费或覆盖不足。
成都的成功经验得益于多方面的策略整合:
成都养老服务驿站的15分钟覆盖率已达85%以上,老年人满意度超过90%,这一模式显著提升了养老服务的可及性和效率,减少了家庭负担,挑战依然存在:部分老旧城区因空间有限,驿站建设受阻;农村地区覆盖率较低;专业护理人员短缺等问题亟待解决,成都需进一步加大农村养老投入,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同时加强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
成都的实践表明,养老服务驿站的分布式布局是应对老龄化的有效路径,其核心在于以需求为导向,通过精细化规划和社会协同,让养老服务真正融入日常生活,随着人工智能、5G等技术的应用,驿站的服务能力将进一步提升,甚至实现“虚拟驿站”远程服务,成都的经验可为其他城市提供参考,但各地需结合自身特点灵活调整,最终构建一个全域覆盖、智慧高效的养老服务体系。
成都通过养老服务驿站的科学分布,正逐步实现15分钟生活圈的全面覆盖,这不仅体现了城市对老年群体的关怀,也为全球老龄化挑战提供了“成都方案”,在未来的发展中,持续优化布局、创新服务模式将是关键。